教育新闻

为何德国孩子“不学无术”也要学音乐?

2016-12-09 16:21:26 德国留学云 4008-941-360

大学排名

院校大全

留学案例

在线申请

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,德国人(含其他国家德裔)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接近诺贝尔奖获奖总数的一半。有人这么算:8071万人德国人,与全世界剩下的60多亿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。其实,诺贝尔奖只是一项旁证而已,德国的基础与应用研究、理学、工程技术统统占世界领先地位。

是德国人生来特别聪明?那可未必。是德国人基础教育做得好?错!德国甚至没有学前教育!德国宪法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,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,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。孩子在小学前“唯一任务”就是快乐成长。

与其说德国人精于培养下一代的竞争力,不如说德国人善用艺术的力量,优化孩子的成长道路。德国教育的重点在于,培养孩子基本社会能力、动手能力,著名小说《中国兔子德国草》就真实反映了德国孩子轻松快乐的校园生活。德国人更重视浇灌孩子的情商,而在培育感性世界这一方面,艺术无疑是最佳的熏陶。

德国家长普遍认为,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,要比用棍棒压迫他们苦学有效得多。但前提是要成功地创设能够让孩子感受音乐美的环境,以促进他们参与其中的欲望。当家长与客人津津有味地谈论音乐作品时,当他们演奏自己钟爱的乐器时,当他们领着孩子参加音乐会时,孩子对艺术的爱恋便产生了。

在德国的幼儿园里见不到孩子们正襟危坐的模样。老师主张音乐课先要让孩子去接触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,如三角铁、铃铛、木琴、鼓号等,老师放手让孩子用手去摸摸、敲敲、弹弹、吹吹、喝彩、叫喊,马路噪声,机器轰鸣等,让孩子利用一切机会感受音长、音色、音高、音准,噪声与寂静等。老师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与乐曲的理解,进行即兴的动作表演,或出一些有关音乐表现的题目,如“美丽的春天”,“冬天的滑雪场”等,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,让他们用动作、琴声、模仿的音响,表现一幅富有想象力、创造力的音乐图画。德国的音乐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、鉴赏力,表现力,它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音乐,享受音乐。

此外,区别于中国学校的各种文艺汇演或比赛,德国中小学校园内的音乐活动强调给全体学生提供丰富表演机会,如在校园开放日、新生入学欢迎仪式、各种节日上,展现的集体音乐舞蹈节目,全班会不分高矮胖瘦都参加。他们的节目多为自行创作的音乐剧或话剧等,用故事朗诵、音乐舞蹈等形式综合表现,自制的服装道具随意,表演自然活泼。

立思辰留学360介绍,全德国有8000万人口,举国上下有40000个合唱团,还有25000多个专业或业余的乐团或舞团。每4个德国人中就有1个能够熟练地演奏一种乐器或是掌握声乐技巧。德国通常每年要举办100多个音乐节,广场音乐会随处可见。

“德国的一个音乐节上,随着节奏强烈的音乐响起,广场上的老者、年轻人、中年人甚至端着盘子的服务员,都会随着音乐节奏扭动,那种欢乐气氛让人情不自禁也跟着舞动起来……此时我想到,如果同样的音乐节在中国举办,会有多少人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自得其乐、手舞足蹈呢?”一位从中国深圳至德国考察的小学校长,曾这样记录下他的感受。

在德国,孩子们所学习的乐器并不是一种成长的负担,而是激发他们感性世界的钥匙,更将是陪伴一生的挚友。

相关资讯
德国留学评估
已有-人成功获取留学方案
© 2005-2024 立思辰留学版权所有
顶部